首页
中国走上改革道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也是原因之一。()
精华吧
→
答案
→
慕课
→
形势与政策
中国走上改革道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也是原因之一。()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Tag:
形势与政策
中国
启示
时间:2021-08-26 15:37:33
上一篇:
中国走上改革道路,原因之一就是发生了一场文化大革命。()
下一篇:
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强化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催生了改革的共识。因此,中国领导人在改革之初的路线图就是十分清晰的。()
相关答案
1.
萧冬连认为,文革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
2.
中国终究在90年代初成功地越过了市场化转轨的()。其含义是在观念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且形成了难以逆转的态势。
3.
毛泽东是秘书田家英自始至终是反对实行包产到户的。()
4.
20世纪60年代初,对大跃进的调整和总结没有走上改革之路,是因为没把握住历史机遇。()
5.
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比苏联东欧国家有更多的地方分权,但主体仍是高度集中,特别是国营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属。这从一定程度上始终跳不出()的循环。
6.
60年代的调整就是要修复计划体制,向中央集权回归。集中权力恢复秩序,是当时挽救危机唯一可能采用的办法,而它带来的社会性后果是()。
7.
60年代的调整就是要修复计划体制,向中央集权回归。()恢复秩序,是当时挽救危机唯一可能采用的办法,而它带来的社会性后果是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8.
超越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一种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模式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事先设计的。()()
9.
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赶超英美的正确命题,但走了一条错误的路。()()
10.
从1956年到1958年,毛泽东追寻赶超之路的根本想法并没有改变。()()
热门答案
1.
从文献看,体制问题成为八大讨论的一个热点,不少的发言都涉及到体制问题,包括商业体制、合作化体制等。()()
2.
近代中国,从来就没有过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而是一个国家资本占主导的混合经济。()()
3.
建国之初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面临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
4.
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的过渡阶段,原因之一是老百姓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社会主义,需要适应过程。()()
5.
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6.
在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的理念和政纲,使得党避免了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弯路,以及柬埔寨红色高棉取得政权立即推行消灭商品、货币等极“左”政策招致败亡的情况。()()
7.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带有很强的“联合政府”色彩。如1949年成立的中央政府6个副主席3个党外人士,4个政务院副总理2个党外人士。()()
8.
建国之初,中国设想搞一段新民主主义,虽是经过长时间认真考虑的,但只是一个策略口号而已。()()
9.
1956年的改革没有继续下去,是因为(),从1956年到1958年,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向。
10.
1956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做了很多思考。这种思考反映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