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愁是一种美学,“望乡”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中恒久的文化母题。
精华吧
→
答案
→
知到智慧树
→
未分类
乡愁是一种美学,“望乡”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中恒久的文化母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Tag:
海外华侨华人
华文
东南亚
时间:2021-10-09 15:59:13
上一篇:
1965年“9·30”事件之后,马来西亚成为全世界唯一不准华文存在的地域,更别提华文文学的生存与发展了。
下一篇:
随着华人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华族与当地各民族在一块生活,日益相互了解,东南亚华文文学中更多呈现出和谐型的异族交往叙事。
相关答案
1.
1953年5月,马来西亚商业巨子陈六使先生提倡创办一间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大学。由马来西亚发起创办大学的倡议,受到热烈响应。
2.
华人兴办教育的目的是因为“吾侨胞惟恐其子弟为习俗所然,数典望祖”,也就是希望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子孙能够认同邦祖,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
3.
马来西亚华人一直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拥有缓和族群冲突的政党。这些都使得马来西亚的族群冲突与印尼相比,相对要和谐很多。
4.
参与开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中,实际上还有一些女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三水的“自梳女”、客家的“琉琅娘”和来自广东顺德的“红头巾”。
5.
到了19世纪中后期,马来西亚已涌现出一批富裕的华侨商人家族,如陈金声、陈明水父子。从20世纪初期,马来西亚出现了华资创办的现代化银行。
6.
印尼学者斯迪亚宛说:海外中国移民有若干保护神,其中影响地区最广、拥有最多的要数“三保大人”了,“三保大人”指的是郑和。
7.
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的名称,分别由海岛国家: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半岛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11个国家组成。
8.
对西方文化产生严重的认同危机,同时又斩断了与东方母体文化的关系,导致精神上的无所归依,这是《芝加哥之死》中吴汉魂最后走向死亡的原因。
9.
严歌苓的小说集《纽约客》讲述了海外中国人花果飘零的社会处境和历史命运。
10.
新移民作家在小说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的主题就是展示了背负着沉重历史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获得新生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升华出具有哲理意味的人生体悟。
热门答案
1.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白先勇描写留美华人作品中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赴美留学生牟天磊的形象。
2.
美国华文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是台湾留学生的文学创作。
3.
1931年,林语堂在美国出版了小说《大地》,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
4.
由于男女严重比例失调,从事色情业利润高。据美国人口普查材料表明,19世纪旧金山华人女性从事色情工作的比例很高。
5.
华侨社团为华侨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就是“洗骨”(即重新安葬)死去的华人并将华侨的骸骨运回祖国。
6.
1876年,洪门致公堂在旧金山正式登记成立,接着致公堂在美洲普遍出现。
7.
早期的华侨地域性会馆在华侨的迁美、就业、生活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成为在美华侨不可缺少的组织依托。
8.
美国于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标志着美国传统的自由移民政策的终结。为了生存,华人绕道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偷渡进入美国。
9.
各地淘金华人在广东家乡的时候往往学会过开沟、筑坝、抽水等活计,这是水稻种植的基本工作。他们来美国淘金时,就把这些在家乡掌握的治水经验运用到淘金当中。
10.
早期赴美的华工,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百分之六十来自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