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同学在A学校读完了小学三年级后,跟随父母转学到了另一所城市的B学校。在A学校时,她每次考试排名都靠前,还连续获得过学校的三好学生。但自从转学到了B学校,由于和老师、同学不太熟悉,新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原来也有不同,自己很不适应,也不爱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在连续的几次考试中,王同学均表现不佳,她逐渐丧失了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比不上新学校的同学,连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也不爱听了,作业也马马虎虎,各科成绩下滑,她开始越来越讨厌上学….


案例:王同学在A学校读完了小学三年级后,跟随父母转学到了另一所城市的B学校。在A学校时,她每次考试排名都靠前,还连续获得过学校的三好学生。但自从转学到了B学校,由于和老师、同学不太熟悉,新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原来也有不同,自己很不适应,也不爱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在连续的几次考试中,王同学均表现不佳,她逐渐丧失了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比不上新学校的同学,连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也不爱听了,作业也马马虎虎,各科成绩下滑,她开始越来越讨厌上学….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并对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习得性无助是指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王同学在经历了情境的突然改变(转学)后,连续获得了几次考试的不理想表现,并将其归结到“自己学不好、比不上其他同学”这一问题上,是一种不恰当的内部归因,再加上其不乐于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进一步加重了习得性无助感的表现。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防治和消除王同学的无助感:

(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首选,要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果;其次,要对学生的行为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使其感到自身行为的有效性;最后,不仅要给学生提出远大的目标,更要提出具体的小目标,使其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教师还需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避免过多的指责。

(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首先,要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行动,防止将特定的无助感泛化到其他情境。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改变原有的不良归因倾向。

(3)增强学生的意志。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一个明确并且恰当的目标,过分远大或唾手可得的目标都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最后,要使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耕耘最终会带来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失败而不气馁,坚决与困难做斗争。


Tag: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学 时间:2022-10-30 1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