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想录》是巴金在80年代创作的自我反思性作品。
精华吧
→
答案
→
远程教育
→
国家开放大学
《随想录》是巴金在80年代创作的自我反思性作品。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Tag:
巴金
年代
自我
时间:2023-11-07 09:52:26
上一篇:
闻一多《发现》每两句一韵,体现了闻一多诗歌“建筑美”的追求。
下一篇:
何其芳《预言》其实记录了一个梦。
相关答案
1.
昌耀《凶年逸稿》中,诗人的感悟是“我是这土地的儿子”。
2.
朦胧派诗人有舒婷、北岛、食指等人。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艾芜的代表作。
4.
老舍的《茶馆》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
5.
王利发是《日出》中的人物。
6.
《茶馆》是老舍创作于四十年代的作品。
7.
显然主调是悲壮的、崇高的,副调是荒谬的、嘲讽的。两种调子代表着鲁迅对两种传统的不同态度。两种调子在小说中互相纠缠、互相消解、起伏激荡。由悲剧而喜剧,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意味深长。这是鲁迅的精心安排,是鲁迅的独具匠心,是鲁迅复仇哲学思想矛盾的体现,也是鲁迅比大多数作家更加深刻的原因所在。上面这段文字是对鲁迅的小说《铸剑》的分析。
8.
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避居乡间的经济拮据、乡村保甲制度的种种积弊、偏僻地区小学教育的陈旧落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小说有时以佛学阐释人生哲理,令人难辨真味;有时以诙谐文笔状写人生苦况,又令人回味无穷。以上这段文字是对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的分析。
9.
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0.
《铸剑》中“三头并葬”,直至“大出丧”、大狂欢,表达了鲁迅一贯的对不觉悟的庸众的批判,是《呐喊》、《彷徨》的流风余韵,也可以看做是对“三头相搏”的悲壮意义的消解。
热门答案
1.
王安忆创作于1983年的颇具自传性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以一个普通女孩30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是王安忆对她们那一代人的艺术概括。
2.
莫言的创作受到了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深刻影响,充满悲凉之感。
3.
《纪实与虚构》作为“自传性”小说,它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虚构,同时还有对虚构行为的纪实性呈现,即它不仅告诉了我们作者经历了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在如何“叙述”。
4.
《棋王》是阿城小说的处女作。
5.
铁凝的小说《孕妇与牛》没有故事,着重传达的是对生命的温婉和谐的情绪。
6.
《故里三陈》中的陈泥鳅把捞女尸挣的十块现大洋送给陈五奶奶做给她孙子治病的医疗费。
7.
鲁迅小说《铸剑》取材于《列异传》中干将莫邪的传说。
8.
废名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废名,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9.
《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都表现了知识分子觉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是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三大杰作。
10.
废名原名叫冯文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