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西安交通大学)》2024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西安交通大学)》2024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禅宗与中国哲学
1、佛教是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诞生于古印度()
A、锡兰
B、尼泊尔
C、德里
D、迦毗罗卫国
正确答案:迦毗罗卫国
2、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日是中国农历的(),这天也叫浴佛节。
A、二月初八
B、三月初八
C、五月初八
D、四月初八
正确答案:四月初八
3、()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本土佛教?
A、密宗
B、禅宗
C、天台宗
D、华严宗
正确答案:禅宗
4、下面那个是禅宗的特点?
A、踏罡步斗
B、教外别传
C、往生西天
D、坐禅打坐
正确答案:教外别传
5、一般认为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是在()
A、宋代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正确答案:东汉
见面课:红楼梦与禅文化
1、受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的作者是
A、阎连科
B、刘醒龙
C、周大新
D、关仁山
正确答案:阎连科
2、与80年代强调”文学的主体性”不同,在90年代的理论话语中,谈论较多的是( ; ; ; ;),体现了写作立场与价值取向的位移。
A、为革命写作
B、为人民写作
C、个人化写作
D、代言式写作
正确答案:个人化写作
3、白嘉轩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A、《许三观卖血记》
B、《红高粱》
C、《白鹿原》
D、《活着》
正确答案:《白鹿原》
4、()发展了极为个性化的调侃风格,在其小说中十分成功地触动了读者的阅读兴奋点。
A、孙甘露
B、陈忠实
C、王安忆
D、王朔
正确答案:王朔
5、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是
A、巴金
B、莫言
C、老舍
D、高行健
正确答案:莫言
见面课:道家文化与魏晋隐逸文学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句是儒家对“文”与“质”关系的论证,请问语出何处?()
A、《孟子·梁惠王上》
B、《论语·述而》
C、《孟子·尽心下》
D、《论语·雍也》
正确答案:《论语·雍也》
2、孔子认为《诗》的作用是:()
A、文、行、忠、信
B、恭、敬、惠、义
C、忠、孝、仁、义
D、兴、观、群、怨
正确答案:兴、观、群、怨
3、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答曰:()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正确答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邹国亚圣公”指的是谁?()
A、曾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正确答案:孟子
5、孔子以《诗经·关雎》为例,在文学上推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以下哪句诗出自此篇?()
A、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C、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正确答案: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绪论单元测试
1、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有:
A、中和之道
B、以人为本
C、温柔敦厚
D、允执厥中
E、崇德立教
正确答案:中和之道;以人为本;允执厥中;崇德立教
2、文化的载体可以是:
A、园林
B、建筑
C、文学
D、民俗
E、服饰
正确答案:园林;建筑;文学;民俗;服饰
3、文学来源于:
A、劳动
B、现实
C、心灵
D、舞台
E、生活
正确答案:现实;生活
4、这门课关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的内容包括:
A、市井文化与宋元文学
B、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
C、雅文化与《红楼梦》
D、儒家文化与文学中的道德困境
E、长安文化与汉大赋
正确答案:市井文化与宋元文学;雅文化与《红楼梦》;儒家文化与文学中的道德困境;长安文化与汉大赋
5、这门课关于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包括有:
A、当代文化与转型期文学
B、新文化与五四运动
C、禅宗文化与唐宋诗词
D、道家文化与隐逸文学
E、都市和民间:新文化的流变和传播
正确答案:当代文化与转型期文学;新文化与五四运动;都市和民间:新文化的流变和传播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儒家所谓“大学之纲领”,指的是以下哪个选项的内容?
A、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正确答案: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群经之首”指的是以下哪部经典?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孝经》
正确答案:《周易》
3、被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的是?
A、荀子
B、孟子
C、程颐
D、董仲舒
正确答案:孟子
4、以下哪些成语出自《论语》?
A、怨天尤人
B、举一反三
C、任重道远
D、既往不咎
正确答案:怨天尤人;举一反三;任重道远;既往不咎
5、《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所言“吾与点也”的“点”指的是曾皙。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