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简述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正确答案:(1)生物共生原理定义:利用不同种生物群体在有限空间结构或功能上的互利共生关系,建立充分利用有限物质与能量的共生体系。如动物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组成植物界与动物界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利共生关系”。又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茵的共生,赤杨属植物与放线菌的共生,蜜蜂与豆科、蔷额科、菊科、弥猴桃科植物的共生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互利共生关系。生物互利共生,如稻田养鱼、农林间作、间作豆科作物及种植绿肥等:生物拮抗、他感(化感)(异株克生)作用等,如歇地现象、连作障碍及病虫草害的生态治理等。(2)生态位是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或可被其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或关系的集合,是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理想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之差一方面迫使生物去寻求、占领和竞争良好的生态位,另一方面也迫使生物不断地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理想生态位,并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生物与环境的世代平衡。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为的干扰控制使其物种呈现单一性,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空白生态位。因此如能合理运用生态位原理,把适宜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引入系统中,填充空白的生态位而阻止一些有害的病虫草的侵袭,就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多样化物种及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高层次空间生态位,使有限的光、气、热、水、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生物量与产量。如稻田养鱼。(3)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多类型、多途径、多层次地通过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加工、分解等完全代谢过程,完成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如秸秆还田和桑基鱼塘。(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它是一条能量转化链、物质传递链,也是一条价值增值链。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微生物分解,形成了食物链关系太阳光能是地球一切能量的来源,日光能被固定形成化学潜能,并沿着食物链向各个营养级传递,由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消耗与损失,没有任何能量能够100%地有效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潜能。(5)在自然界中,各种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极其复杂的,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时显得特别重要即成为主导因子,有时则不那么重要,即成为辅助因子,但一日该因子超过或接近有机体忍受程度的极限时,就可能成为一个限制因子只有当生物与其居住环境条件高度相适应时,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方面的优越条件,并表现出出最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在进行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需考虑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充分分析当地利导因子及限制因子的情况,以选择适宜的物种和模式。可以说任何环境因子都有可能成为限制因子,并大体上可来自自然、人为、环境这么几个方面。无论是自然的变异,人为管理不当,还是环境的不可逆后果都可能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进程。(6)生物的生存、繁衍需不断从环境中摄取能量、物质和信息,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环境,并受环境的强烈影响。生态系统作为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既要求生物要适应其生存环境,又同时伴有生物对生存环境的改造作用。生物与环境应看作相互依存的整体,生物不只是被动地受环境作用和限制,还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排泄物、残体等释放能量、物质于环境中,使环境得到物质补偿。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间、套、轮作都是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在对可更新资源利用中做到保护其可更新能力,确保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从而充分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7)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是生态系统这一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及能量交换,自发调整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有序结构,且具有不断向前发展和进化的自然过程和行为。自然界通过自我组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形成一部天然精致无比的“机器”,被称为自然生态系统。它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对化学元素的循环利用,具有少消耗、高生产率又无废物的生产过程,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组织的结果,是在具体的生境,在光、热、水、气等因素作用下,生物个体和种群抢占和适应各种生态位,组成了生物群落和食物链网络。是一个叠加在周围环境之上适应环境的生态系统,这也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8)生态交错带即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的。如森林与草原间、农区与牧区间、城市与农村间等边缘效应(EdgeeffeCt):生交错带是一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两种种群同时出现,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某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Tag:江开 生物 生态系统 时间:2024-06-15 17: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