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华吧
→
答案
→
知识竞赛
→
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
2024《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301.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30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
30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执行,费用的承担机构是。()
304.
生产经营单位和实际负有本单位生产经营的人员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
305.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
306.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307.
严格按照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08.
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309.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
310.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和管理上的缺陷。()
311.
事故预防原理就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312.
反复发生的同种类事故,造成相同的损失。()
313.
各子公司应当每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在上海市隐患排查信息系统中进行登记上报。()
314.
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压力情况,当指针在绿色区域表示偏低。()
315.
电动车引发火灾的特别危害表现在两点,即火场温度和毒烟,高温、毒烟比明火更致命。()
316.
夏天应防止气瓶受阳光曝晒,露天使用时应设临时棚、罩遮蔽。另外,还应防止直接受高温热源辐射,以免瓶内气体膨胀而发生爆炸。()
317.
氧气瓶使用时应尽可能把气瓶垂直放置并用支架固定,防止倾倒。()
318.
氧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各项检验。过期未检验的气瓶,瓶体无缺陷、安全附件齐全、无破损的可以继续使用。()
319.
为避免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事故,应对充电装置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
320.
禁止把氧气瓶和溶解乙炔瓶或其他可燃气体瓶放在一起或同车运输。()
321.
电动自行车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须按照使用说明书规范充电。()
322.
电动自行车应集中停放在指定区域,有人看护时,可以不配备灭火器材。()
323.
电动自行车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质量合格的电瓶车和电池,如果速度慢,可以自行改装。()
324.
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
325.
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326.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327.
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可以在楼梯、过道内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328.
楼内失火应乘坐电梯逃离。()
329.
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330.
窒息灭火法的原理:将燃烧物质与氧气隔绝,然后使燃烧不能持续,逐渐灭火。()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热门答案
1.
根据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第()次修正。
2.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将于2021年()月()日施行。
3.
负责事故调查处理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批复事故调查报告后()内,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对不履行职责导致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没有落实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4.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5.
国家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并由国家()统一协调指挥;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
6.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按照安全风险管控要求,进行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并对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
7.
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
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严格落实(),防范从业人员行为异常导致事故发生。
9.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处罚信息的及时归集、共享、应用和公开,对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处罚决定后()内在监督管理部门公示系统予以公开曝光,强化对违法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从业人员的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诚信水平。
10.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以及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