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华吧
→
答案
→
知识竞赛
→
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
2025《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18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182.
以下不属于用人单位可以调整怀孕女职工工作岗位的情形有()。
183.
()属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范的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保护。
184.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依据是()。
185.
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186.
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一共分为几级()
187.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向()申请仲裁。
188.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89.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资料上签章。
190.
劳动争议仲裁如何收费()
191.
违反《就业促进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
192.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193.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这说明劳动者有()
194.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9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4年公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
196.
()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依法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197.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198.
集体协商一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以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
199.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200.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201.
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后,要报送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202.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203.
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中女职工的劳动权利包括:劳动就业、同工同酬、休息休假、()等。
204.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205.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06.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
207.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周岁的劳动者。
208.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为止。
209.
“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
210.
我国《婚姻法》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内提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热门答案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医疗机构施行生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妇女本人同意;在妇女与其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尊重()意愿。
3.
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4.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5.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6.
()年,全国人大将“性骚扰”正式写入法律。
7.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支付。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检察机关可以发出();侵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不动产登记,应当在()上将享有权利的妇女等家庭成员全部列明。征收补偿安置或者征用补偿协议应当将享有相关权益的妇女列入,并记载权益内容。
10.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谁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