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物”是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
精华吧
→
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未分类
“物”是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Tag:
大学精读
通称
人事
时间:2021-03-17 15:23:54
上一篇:
我们该怎么认识取象的思维()?
下一篇:
“量”和“度”是施受同词,都是考虑的意思。
相关答案
1.
“格物”的思想进程的内涵包括()。
2.
“名”是“道”和“物”关系的载体,也就是人认识世界人物关系的载体。
3.
对于“知”的看法,朱熹承认“格,来也”和“知,接也”的说法。
4.
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来看,从老子开始,物是通过()和()展现出来的。
5.
“假”有表示去的意思。
6.
以下哪些大家曾表达过知识的来源是与万物相接()。
7.
对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确的是()。
8.
晚明王学有两个特点,空疏和狂热。
9.
先秦时,“格物致知”的知强调的是人的认知、知觉,强调的是由此得到的知识。
10.
以下学者中,谁偏向从“学”的角度阐发“知”,把“知”和“学”紧密联系起来。
热门答案
1.
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
2.
先秦的时候,人们就用“物”表示欲望。
3.
语言具有社会性。
4.
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是什么意思()。
5.
“格物致知”的抉择标准是()。
6.
古人对“知”的分类是“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
7.
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
8.
从道德论的层面理解“格物致知”的代表人物是()。
9.
王阳明认为格是“纠正”的意思。
10.
王阳明和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训释和不同时代的转向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