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西安交通大学)》2024章节测试答案


第二章

1、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B

A、论证

B、自我修养

C、概念

D、定义

2、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B

A、性恶论

B、性相近

C、性有善有恶论

D、性善论

3、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B

A、其言也訒

B、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

C、爱人

D、克己复礼

4、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D

A、遵守法律

B、遵守礼仪

C、随心所欲

D、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

5、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

A、仁

B、知

C、义

D、礼

6、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B

A、推理

B、实践

C、分析

D、认识

7、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B

A、对

B、错

8、良知一词最早出自:A

A、《孟子》

B、《传习录》

C、《论语》

D、《大学》

9、王阳明说:良知只是一个:D

A、认识之心

B、羞恶之心

C、审美之心

D、是非之心

10、在王阳明看来,宇宙的根本是:A

A、良知

B、气

C、原子

D、天理

11、“心外无物”的“物”是指:C

A、天

B、原子

C、事

D、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世界

12、王阳明的四句教是:D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B、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C、悟得良知,存省良知,运用良知,完成良知

D、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3、王阳明认为草木瓦石没有良知。A

A、错

B、对

14、古代承认“天人合一”的学派主要有:A

A、儒家和道家

B、纵横家

C、儒家

D、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15、“天”在儒家那里主要的涵义指:A

A、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义之天

B、自然界

C、上帝

D、天空

16、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人是:B

A、庄子

B、张载

C、孔子

D、董仲舒

17、“天人合一”包括:B

A、人自己的和谐

B、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诸方面的和谐

C、人与上帝的和谐

D、人与自然的和谐

18、天是人事活动的范围和底线。B

A、错

B、对

19、“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内核。B

A、错

B、对

20、本讲中认为历史上解释“仁”的意义,典型的有:(ABD)

A、《中庸》,“肫肫其仁”。

B、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

C、《雍也篇》,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D、朱子《语类》,“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21、本讲中认为,“仁”的含义中有(ABCD)

A、具体的说辞

B、普遍的道理

C、现实的出发点

D、难以达到的目标

22、孔子曾这样概括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三十而立,四十(),五十知天命,六十而(),七十(B)

A、不惑;耳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志于学

B、志于学;不惑;耳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C、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志于学;耳顺;不惑

D、耳顺;志于学;不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23、本讲中认为天的含义包括(BCD)

A、宗教义

B、自然义

C、道德义

D、神性义

24、天人合一的含义包括(ABC)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人与社会的和谐

C、人与自身的和谐

D、人与其他物种的和谐

25、本讲中认为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思想是(ABC)

A、“知行合一”

B、“心即理”

C、“致良知“

D、“心气一体”

26、本讲中认为“致良知”的基本方法有(AC)

A、内省

B、齐家

C、反躬

D、格物

27、近代太虚法师提出阳明“致良知”学说的步骤为:(ABCD)

A、存省良知

B、完成良知

C、悟得良知

D、运用良知

28、王阳明“四句教”具体内容是(ABCD)

A、为善去恶是格物

B、知善知恶是良知

C、有善有恶意之动

D、无善无恶心之体

29、本讲中认为运用良知于生活世界,即将平常人眼中的自然世界,转变为(CD)

A、宗教世界

B、思辨世界

C、道德世界

D、价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