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法学》形考题库
电大《教育法学》形考题库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2. 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A. 错误
B. 正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A. 错误
B. 正确
4. 在公立学校中,国家是学校财产的唯一的和统一的所有人。
A. 错误
B. 正确
5.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因行为或与行为相关的事件对他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人们在法定条件下,必须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称为()规范。
A. 法定性
B. 禁止性
C. 义务性
D. 授权性
2.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于:()。
A. 两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同一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B. 两者都是法律赋予一定主体有权承担教育任务的资格
C. 两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
D. 两者都是法律赋予一定主体有权享受教育的资格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 10
B. 14
C. 16
D. 18
4. 下列各项中,()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资金
B. 学校名誉
C. 学生实习
D.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
5. 《教师资格条例》由()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D. 教育部
6. 非正式解释又称为()解释。
A. 法定
B. 有权
C. 学理
D. 官方
7. 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
A. 荣誉称号
B. 学术称号
C. 名誉称号
D. 学历证明
8.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实行的内部领导体制为()。
A.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 校长负责制
D. 教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校长制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A. 思想
B. 道德
C. 素养
D. 品行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A. 不服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
B. 不发放有关费用
C. 行政处罚行为
D. 行政强制措施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的效力包括()。
A. 时间效力
B. 空间效力
C. 对具体事件的效力
D. 对人或组织的效力
2. 下列各项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学校的权利。
A.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B.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C.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D.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3. 未成年学生犯罪的特点是()。
A. 犯罪团伙化
B. 成员低龄化
C. 方式智能化
D. 流失生犯罪率下降
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A. 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B. 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C.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
D.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5.
学生申诉制度的程序主要包括()等环节。
A. 提出申诉
B. 申诉受理
C. 申诉处理
D. 执行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师聘任制度的含义。
2.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当履行的“遵守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义务的具体内涵。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试举例说明学校为什么不得开除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未成年学生?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女中学生状告班主任侵权案
【案情简介】
去年暑假,北京某中学邱女士发现女儿王某近来电话比较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她家楼下徘徊,便找到女儿的班主任苏某反映情况,没想到这却将女儿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当苏某发现王某与班里的一名男生关系比较密切后,便在课堂上、教研室里多次翻看王某的书包、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不许其他同学和她说话。
原本性格活泼的王某顿时成了“孤家寡人”,同学们都远离她,不敢和她说话。王某在日记里写道:“苏老师经常侮辱我,逼我转学。我一想起这些就害怕,夜里常做噩梦……”由于无法承受完全被孤立的痛苦,王某于去年10月4日离家出走。
4天后,当邱女士接到女儿电话,在南京找到她时,王某哭着请求妈妈搬出北京。而在王某出走后,学校和班主任苏某却对此事漠不关心。王某回家以后,心情一直很压抑,后来被诊断患上了忧郁症。
邱女士特为女儿联系了一所新学校,但因原校提供的学籍卡被涂改过,转学手续迟迟没有办妥。对此,邱女士一家人认为,这是学校在故意刁难他们,间接剥夺了王某的受教育权。
为此,去年12月1日,王某将班主任苏某和学校告上了法庭,诉讼的请求很简单,只要求老师的一声道歉。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比较研究法是学习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法治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学习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2. 社会教育权是指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 错误
B. 正确
3. 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教育考试机构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原则、考试程序,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4. 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和参加考试的受教育者。
A. 错误
B. 正确
5. 学校保险属商业保险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双方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 等基本原则签订保险合同。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属于()。
A. 行政法规
B. 地方性法规
C. 法律
D. 规章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此项规定属于()规范。
A. 义务性
B. 禁止性
C. 授权性
D. 说明性
3. 下列各项中,()规定:“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列举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世界人权宣言 》
C. 《儿童权利宣言》
D. 《儿童权利公约》
4.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 国家机关
B.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D.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5. 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A. 权力
B. 行政
C. 教育
D. 司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 5
B. 6
C. 7
D. 8
7. 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
A. 产业机构
B. 事业机构
C. 教育机构
D. 行政机构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考核、工作成绩考核和()。
A. 业务水平考核、工作态度考核
B. 学历水平考核、工作态度考核
C. 职业道德考核、工作态度考核
D. 业务水平考核、职业道德考核
9. 就我国的现行法而言,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主要采取“()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A. 公平
B. 过错
C. 严格
D. 利益
10. 下列对行政复议特点的描述中,()是不正确的。
A. 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行为
B. 行政复议也被称为“准司法行为”
C. 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
D. 行政复议的程序是司法程序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学校土地
B. 教师的智力成果
C. 学生
D. 学生的隐私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 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C. 必须有合格的教师
D. 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 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应当的义务。
A.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B.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C. 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D.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4. 民主管理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所规定的教师享有的一项权利。其主要内容包括:()。
A. 教师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交流活动
B. 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
C. 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
D. 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5. 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可以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行为、()等几个方面。
A. 心理状态
B. 法律现象
C. 损害事实
D. 因果关系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
2. 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获得公正评价”和相应证书的权利。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申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校变成停车场 小学生被撞身亡案
【案情简介】
2005年5月9日上午,哈尔滨市某小学2年级9岁的小学生悦悦,像往常一样,在妈妈的护送下到学校上学。在和妈妈道别后,悦悦往校门口走去。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惨祸发生了:悦悦被一辆从学校里开出来的7.2米长的两吨大货车挤在门柱上,当场死亡。
那么,学校里怎么会开出大货车呢?原来,早在几年前,该校就将操场出租给了社会上的承包人李某,作为夜间停车场对外营业,无论停放多少车辆,学校每月只向李某收取300元承包费。而李某则按每晚5元、每月150元的标准向所有停车司机收费。
案发后,肇事司机刘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拘,该校校长王某被免职。案发前,有关学校开办停车场一事,学校校长和承租人均未向有关部门申报过。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是相互联系的,两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
A. 错误
B. 正确
2. 教育法的正式解释主要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A. 错误
B. 正确
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学校,应当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A. 错误
B. 正确
4.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一方在对另一方造成损害有过错的情况下,由法院(法官)根据公平概念,结合当事人财产状况及其他条件,确定一方对另一方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的法律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5. 民事诉讼的起诉要件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 《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属于()。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规章
D. 地方性法规
3.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假定、()和奖惩。
A. 成因
B. 适应范围
C. 效力等级
D. 处理
4.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A. 教育教学行为
B. 教育教学活动
C. 教育社会关系
D. 教育行政关系
5. 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
A. 实施
B. 适用
C. 解释
D. 公布
6. 凡年满()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A. 14
B. 15
C. 16
D. 18
7.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 知识分子
B. 专业人员
C. 公务人员
D. 劳动者
8. 按照保险政策不同,学校保险可分为()保险和社会保险两大类。
A. 人身
B. 财产
C. 商业
D. 法定
9. 就现行法而言,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主要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和()责任原则。
A. 公平
B. 过错推定
C. 严格
D. 补偿
10. 学生申诉方式属于()方式。
A. 司法救济
B. 立法救济
C. 非诉讼救济
D. 诉讼救济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维护()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
A. 受教育者
B. 教师
C. 学生监护人
D. 其他职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
A. 旷课,夜不归宿
B.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C. 携带管制刀具
D.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钱物
3. 社会教育包括()。
A. 大众传媒教育
B. 校外教育
C. 终身教育
D. 社区教育
4. 法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A. 法律责任以社会舆论为基础,具有广泛性
B. 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C.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事实相联系,具有条件性
D. 法律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5.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制度,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裁决机关不同
B. 审查范围不同
C. 适用程序不同
D. 法律效力不同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如何理解学校的法人地位。
2. 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意义。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生因教师不让参加考试而自杀案
【案情简介】
温州市某校初中学生雯雯在参加考试时,因未扎辫子被班主任邱某指责,耽误了考试时间,未能参加考试。
按该校规定:“学生参加考试迟到10分钟就不能进入考场,未参加考试的科目成绩为零分。并且,只要一门功课为零分,就不能升级。”所以,无助的她选择了跳湖自杀。
雯雯的父母认为,教师邱某和学校侵犯了雯雯的考试权,并造成她自杀,所以要求学校和邱某对他们进行人身损害赔偿。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 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
A. 错误
B. 正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定,属于义务性规范。
A. 错误
B. 正确
3. 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教育行政法规的权限。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行“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义务。
A. 错误
B. 正确
5. 融资方式,是指社会资金由盈余部门(资金供给者)向赤字部门(资金需求者)转移的形式、手段、途径和渠道。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规定,确定了我国教育的()原则。
A. 方向性
B. 公共性
C. 平等性
D. 终身性
2.
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被监护人提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 其他亲属
B. 直系亲属
C. 监护人
D. 其他监护人
3. 教育法的()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遵守
B. 适用
C. 解释
D. 实施
4.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
A. 高中教育
B. 专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技术教育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发于()年。
A. 1975
B. 1980
C. 1992
D. 199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
A. 作业
B. 学业
C. 学习任务
D. 劳动任务
7. 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A. 教师
B. 本人
C. 学校
D. 其监护人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可将行政复议的程序分为行政复议的()四个环节。
A. 申请、受理、审理、执行
B. 一审、二审、再审、执行
C. 起诉、受理、审理、判决
D. 申请、受理、审理和决定、执行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
A. 被告举证
B. 主管不定
C. 诉权专属
D. 不得调解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A.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 经济关系与人身关系
C. 财产关系和物权关系
D. 物权关系与人身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
A. 不作为
B. 积极作为
C. 参与认证
D. 接受国家强制
2. 下列各项中,() 是加速教师专业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A. 教师资格制度
B. 教师职务制度
C. 教师激励制度
D. 教师聘任制度
3. 下列各项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
A.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B. 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C. 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
D. 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4. 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学生人身权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对其()的保护等方面。
A. 受教育权
B. 身心健康权
C. 名誉荣誉权
D. 隐私权
5. 学生申诉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A. 诉讼性
B. 特定性
C. 法律性
D. 非诉讼性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
2. 简述学校捐赠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一学校发放毕业证书收费案
【案情简介】
某中等学校规定,凡毕业生领取毕业证书必须交500元的工本费。该项收费并未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局的许可。据该校领导说,这笔钱用来作为教师的工资和学校的其他工作费用。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一、任务类型:
主题讨论
二、任务发布时间:第8周
三、任务最终完成时间
学生学完文字教材前12章后完成本次考核,本次考核任务最终完成时间为第16周。
四、考核内容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
五、考核目的
引导学生掌握教育法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案说法,学以致用。
六、考核要求
1.前期准备
认真研读教材前12章的有关内容,完成各章的自测练习题,重点掌握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 成绩构成
主题讨论由各地区、分部辅导教师组织实施。
学生参与主题讨论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选取案例占20%,分析案例占60%,网上实时讨论占20%。
3. 初选案例及分析
(1)学生需在参与主题讨论前,认真查找并选取不同类型的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并与案例分析一同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中;
(2)每人选择的案例不得少于3个,且案例类型不得相同;
(3)在提交案例分析时,总字数不得少于900字,并应注明所选案例的来源;
(4)学生初选案例及其分析的提交时间可从本次任务开始时起,至网上实时主题讨论之前,并可多次反复修改与上传,直至满意为止。
4.实时讨论
(1)各地区、分部辅导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初选案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定实时主题讨论的题目、内容、方式和具体时间,并在当地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实时讨论与交流;
(2)实时讨论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3)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实时讨论,并积极发表意见。
5.案例修改与最终提交
实时讨论完成后,学生可对此前所提交的案例和分析进行重新修改、补充,并再次提交,直至满意为止,但最终提交时间不得晚于16周。
6. 案例评判
辅导教师可参照以下标准对学生最终提交的案例及其分析进行批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一、任务类型:小品文
二、任务发布时间:第6周。
三、任务最终完成时间:
学生学完文字教材前10章后,完成本次考核,本次考核任务最终完成时间为第14周。
四、考核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或义务等相关问题探讨
五、考核目的:加深对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相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考核要求
1. 认真研读文字教材第7-10章的有关内容,完成各章的自我测试题。
2. 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字数不少于1000的小品文。在本次考核任务最终完成时间之前,学生可在网上反复修改、提交本人的作品,直到满意为止。
3. 教师只评定学生的最终提交结果,并给出相应分数;且教师要在本次考核任务结束之后再进行评分,以方便学生多次提交,反复修改与练习。
4.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并参照下列评分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则需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2.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错误
B. 正确
3.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A. 错误
B. 正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A. 教育教学行为
B. 教育教学活动
C. 教育社会关系
D. 教育行政关系
2. 教育法律()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A. 规范
B. 事件
C. 事实
D. 意义的行为
3.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A. 国家机关
B.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C.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D.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国家权利机关
D. 教育部
5. 教育法的()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遵守
B. 适用
C. 实施
D. 解释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专业
B. 专门
C. 技术
D. 应用性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义务教育。”
A. 入学接受
B. 按时入学接受
C. 完成
D. 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
8.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A. 公民
B. 学生
C. 成年人
D. 青少年
9. 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称为()证书。
A. 学业
B. 学历
C. 毕业
D. 非学历
10.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称为()。
A. 教育督导
B. 教学检查
C. 教育评估
D. 教学评估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
A. 14周岁以上的公民
B.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 16周岁以上的公民
D.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 下列各项中,()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教学场所
B. 社会团体
C. 教育机构
D. 学生上课
3. 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的存在。
A. 教育法律规范
B. 教育法律事实
C. 法律现象
D. 社会关系
4. 社会监督包括()等。
A. 人民政协监督
B. 卫生部门监督
C. 司法机关监督
D. 民主党派监督
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几个级别。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 简述教育法解释的含义、目的及方式。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请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生未交集资款,学校拒绝其入学案
【案情简介】
楚丽今年六周岁,正是应该上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
可当楚丽的父母带她到所在区的学校报名时,却被告知要交纳3000元集资费方能入学。理由是现在学校正在建造新的教学大楼,因学生在新教学楼建好后就是受益者,因此每位入学的学生都要缴纳集资费,支援学校建设,学生小学毕业时,这笔钱会如数返还给家长。
因楚丽父母所在工厂的效益不好,交纳这笔钱很困难,学校便以其父母没有能力缴纳集资费为由拒绝接收楚丽入学。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2. 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A. 错误
B. 正确
3. 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4. 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5. 1996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A. 学校设施
B. 教育部
C. 教师财产
D. 学生利益
2. 下列各项中,()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资金
B. 学校名誉
C. 教师讲课
D. 学生的受教育权
3.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 国家机关
B.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D.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4.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
A. 实施
B. 适用
C. 解释
D. 公布
5. 《教师资格条例》由()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D. 教育部
6. 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A. 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行政机关
C. 教育行政部门
D. 国家司法机关
7. 非正式解释又可称为()解释。
A. 法定
B. 有权
C. 学理
D. 官方
8.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凡年满()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A.
十四
B.
十五
C.
十六
D.
十八
9. 从()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始,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
A. 1975
B. 1981
C. 1992
D. 1991
10. 从评估类型上看,()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综合性评估。
A. 办学水平评估
B. 综合评估
C. 合格评估
D. 选优评估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学校
B. 教师授课
C. 学生实习
D. 学生的隐私权
2. 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
A. 不作为
B. 积极作为
C. 参与认证
D. 接受国家强制
3.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国家监督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 人民政协的监督
B.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D.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
A. 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B.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C. 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D. 可以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5.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只有()才有资格颁发学业证书。
A. 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考试机构
B. 办学机构
C. 学校
D. 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机构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立法权限的划分。
2. 简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和内容。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说明你对“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家长迫使学生辍学案
【案情简介】
李某的女儿李霞14岁,系农村初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出去赚钱,遂于暑假将李霞送到一个体户处打工。
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多管闲事。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教育法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能对不符合教育法及教育规律等教育法律现象运用法律进行解释的学习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2. 狭义的法律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3. 教育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教育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有无溯及力。
A. 错误
B. 正确
4. 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或资格。其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放弃和转让的。
A. 错误
B. 正确
5. 从受教育权的来源看,受教育权属于人权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及其规律。
A. 教育法律规范
B. 教育法律关系
C. 教育法律意识
D. 教育法律现象
2. 德国学者黑格尔于()年撰写了《学校法学》一书。
A. 1945
B. 1947
C. 1957
D. 1963
3. 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A. 内涵
B. 目标
C. 调整对象
D. 环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原则。
A. 方向性
B. 公共性
C. 平等性
D. 终身性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规定,属于()规范。
A. 补偿性
B. 义务性
C. 禁止性
D. 授权性
6. 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
A. 基本要求
B. 行为规则
C. 工作准则
D. 法律条文
7.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假定、()、奖惩三部分。
A. 审批
B. 处理
C. 实施
D. 裁定
8. 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领导和管理教育活动的权力,称为()。
A. 国家教育权
B. 教育司法权
C. 教育行政权
D. 教育立法权
9.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二者均为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所享有的利益。
A. 一定主体
B. 学校
C. 教育者
D. 受教育者
10. 下列各项中,()的存在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的基础。
A. 学校
B. 社会
C. 教育者
D. 受教育者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学习教育法学是()的需要。
A. 了解现行教育法
B. 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
C. 完善教育法学科
D. 促进依法治教
2. 教育的平等性原则可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来理解。()
A. 实事求是原则
B. 尊师重教原则
C. 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D. 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原则
3. 依据现行教育法调整对象的不同,可将教育法体系划分为:()、基础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师法、经费投入法等主要方面。
A. 教育基本法
B. 义务教育法
C. 高等教育法
D.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社会教育权包括:()等。
A. 依法举办学校的权利
B.
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权利
C.
对举办学校的教师进行聘任、培训、奖励的权利
D. 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
5. 公民的受教育权表现出向()的方向发展。
A. 追求心理健康权
B. 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C. 追求学习权
D. 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简述教育法的渊源。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公共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师挖苦学生,学生被迫辍学
【案情简介】
某校初二(3)班的班主任齐老师讲课很认真,但为人却十分傲慢,对学生更是不客气,讽刺、挖苦学生是常事。
该班一女生徐某平时学习很刻苦,但脑子反应比较慢。一次,她被齐老师提问,未能回答上来,齐老师当场就是一顿讽刺:“哼,象你这样的还想上大学?我看你就能上家里蹲大学,修理地球系,拉锄钩子专业……”。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而徐某却抬不起头来。一时间,齐老师的话被同学们竞相传开了,徐某成了众人的笑柄,她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回到家又哭又闹,死活也不肯再去上学了。
一周后,徐某退学了,而齐老师却在班上公开讲:“她早就该回家,再学也是白废!”
试依法对本案进行分析。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依法治教是指教育部门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来管理教育事业。
A. 错误
B. 正确
2. 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部门规章。
A. 错误
B. 正确
3. 假定、处理、惩罚三个要素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是教育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要素。
A. 错误
B. 正确
4. 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5.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之一为:二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一定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A. 教育法律规范
B. 教育法律行为
C. 教育法律关系
D.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2.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
A. 行为规范
B. 思想规范
C. 学习规范
D. 教育规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发于()年。
A. 1975
B. 1980
C. 1992
D. 1991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法律。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国务院
5. 教育法的效力是指教育法的适用范围,它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效力。
A. 对人的
B. 对事的
C. 对组织的
D. 对人或组织的
6. 在我国教育法的体系中,()属于教育基本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此项规定为()规范。
A. 义务性
B. 禁止性
C. 授权性
D. 政策性
8. 社会教育权是指()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参与或举办教育活动的权利。
A. 社会组织
B. 公民
C. 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D. 社会组织或个人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 权利
B. 义务
C. 资格
D. 权利和义务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的受教育权正向着追求()的方向发展。
A. 人身权
B. 学习权
C. 发展权
D. 参与权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学习教育法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案例分析法
B. 调查研究法
C. 实验研究法
D. 比较研究法
2. 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般包括三个层面:()
A. 受教育时间上的机会平等
B. 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
C. 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
D. 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关()的规定是教育公共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A.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B.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D.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4.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B. 《教师资格条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5.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依托主要表现在()。
A. 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使两者相互依托
B. 受教育者的存在是两者相互依托的基础
C. 教育权的滥用或不合理设定会导致侵害、限制或剥夺一定主体的受教育权
D.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均是法律赋予一定的主体有权享受教育的资格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学习教育法学的意义。
2. 简述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谈谈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什么性质的权利,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师在课堂上宣传宗教案
【案情简介】
某校初中教师林某信奉某宗教,其本人每天进行祷告等宗教活动,并佩带宗教饰物。他还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宗教,并劝说学生信奉该宗教。
学校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其谈话,进行教育,并告诫他不准向学生宣传宗教,但他不听。
学校领导欲将其解聘,但林某认为学校侵犯了他信仰宗教的自由。
试依法分析这一案例。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2.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3. 政府规章是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此项规定为义务性规范。
A. 错误
B. 正确
5. 学校教育权属于国家教育权的范畴,学校教育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放弃和转让。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颁布于()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A. 1980
B. 1986
C. 1994
D. 2006
2. 下列方法中,()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要素或某些侧面加以比较,确定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间的关系或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运行规律的学习方法。
A. 文献阅读法
B. 调查研究法
C. 比较研究法
D. 系统思考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体现了教育的()原则。
A. 平等性
B. 终身性
C. 公共性
D. 方向性
4. 《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 行政法规
B. 规章
C. 法律
D. 地方性法规
5. 教育法的()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 原则
B. 规范
C. 体系
D. 渊源
6.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包括假定(法定条件)、()和奖惩。
A. 处理
B. 适应范围
C. 效力等级
D. 名称
7. 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的权力。
A. 领导
B. 管理
C. 监督
D. 领导和管理
8. 家庭教育权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被监护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 未成年人的父母
B. 未成年人的家庭
C.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D. 未成年人的代理人
9. 社会教育权是指来自于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 社会组织
B. 公民
C. 个人
D. 社会组织或个人
10. 法律赋予一定的主体有权享受教育的资格,称作()。
A. 学习权
B. 受教育权
C. 教育权
D. 人身权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A. 教育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B. 教育事实规律
C.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D. 教育法的基本理论
2. 以下各项中,()属于教育法的渊源。
A. 法律
B. 地方性法规
C. 政府文件
D. 自治条例
3. 教育法的效力包括()。
A. 时间效力
B. 空间效力
C. 对人或组织的效力
D. 对具体事件的效力
4. 我国主要对()等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做出了法律保护。
A. 老年人
B. 流动人口子女
C. 儿童
D.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
5.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于()。
A. 两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
B. 两者都是法律所赋予一定主体有权承担教育任务的资格
C. 两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一定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D. 两者都是教育法所保障或允许的,一定主体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2. 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依托。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请结合实际说明依法治教的现实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某小学不接收适龄孩子就近入学
【案情简介】
2012年9月3日,某报新闻热线陆续接到几位家长的紧急求助电话:我们的孩子今年已步入学龄了,按就近入学原则应进入本区的某小学就读。可自8月31日以来,该校就是不接收我们的孩子入学,学校相关负责人称,要想入学得找校长签字才行,而校长则根本不露面。现在,别的孩子已在上课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接到家长们的投诉后,记者迅速与该区教育局联系,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按计划,该小学今年招收6个班,每班50人,目前招生名额已满,致使一些学生无法入学。因此,他们想劝这些家长带孩子到邻近的十四中(内含小学)就读,但家长们不同意。现在,该局正在处理此事。
对此答复,家长们很不满意:十四中并不“邻近”,况且,如果该小学确实是因为学生太多而无法容纳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就认了,但造成学校招生名额满的原因是,该校收纳了一些不属该校接收范围的“关系户”子女入学。
试依法分析这一案例。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2. 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教育规章的权限。
A. 错误
B. 正确
3. 在教育法制监督中,人民政协监督属于国家监督。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5. 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公民。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不满()周岁的是无行为能力人。
A. 10
B. 14
C. 16
D. 18
2. 学生的隐私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结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教育部
4.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A. 法律草案的受理
B. 法律议案的受理
C. 法律草案的审议
D. 法律议案的审议
5. 教育法律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和非正式解释两种。
A. 立法解释
B. 行政解释
C. 司法解释
D. 官方解释
6.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
A. 学历教育
B. 专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技术教育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A. 国家
B. 社会
C. 学校
D. 国家、社会、学校
8. 职业学校教育与()并举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A. 普通学校教育
B. 职业培训
C. 其他教育
D. 成人教育
9. 我国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 ()两大方面。
A. 学位证书
B. 毕业证书
C. 职业资格证书
D. 非学历证书
10. 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技术水平。
A. 荣誉称号
B. 学术称号
C. 名誉称号
D. 学历证明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等表现形式。
A. 行为权
B. 要求权
C. 请求权
D. 代理权
2. 从微观上看,在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关系。
A. 结构相关
B. 数量相当
C. 功能互补
D. 价值主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A.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B.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D.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4. 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包括:()。
A. 按国家规定进行的统一入学考试
B.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C. 水平考试
D. 学历认证考试
5.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主要包括:()。
A. 课程评估
B. 办学水平评估
C. 选优评估
D. 合格评估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实施的含义及方式。
2.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的义务。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请结合实际说明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生被教师赶出教室案
【案情简介】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
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2. 教育法的失效时间即终止时间,当新的法律生效后,与之相同或相应的旧的法律即失去效力。
A. 错误
B. 正确
3. 处理是指人们在法定条件下, 做出或不做出某种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时, 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A. 错误
B. 正确
4. 社会教育权是指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 错误
B. 正确
5.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1995年,()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 学习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法治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学习方法,被称为()。
A. 自学法
B. 比较研究法
C. 调查研究法
D. 系统思考法
3. 教育法的(),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定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A. 基本原则
B. 特性
C. 渊源
D. 体系
4.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A. 行为规范
B. 工作标准
C. 价值准则
D. 法律关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关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原则。
A. 方向性
B. 公共性
C. 平等性
D. 终身性
6. 下列各项中,()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规章
7.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 规章
8. 下列各项中,()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教育法的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有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规定,属于()性规范。
A. 义务
B. 法定
C. 平等
D. 授权
10. 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使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
A. 权利
B. 义务
C. 目标
D. 权利与义务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现象是指教育法在()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关系,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
A. 产生
B. 发展
C. 实施
D. 审理
2. 对教育法的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B. 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
C.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所有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D.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3. 由于制定机关不同,教育法的生效领域也不同。由(),适用于全国范围。但其中明确规定了生效范围的,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生效。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和教育法律
B. 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
C. 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D. 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教育规章
4.
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被监护人提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A. 父母
B. 亲属
C. 姊妹
D. 其他监护人
5. 公民的受教育权正向着保障()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方向发展。
A. 未成年人
B. 女子
C. 儿童
D. 残疾人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关系。
2. 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平等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小学生鼓乐队被“出租”了
【案情简介】
某厂欲为其新产品在省里获奖而召开庆祝会,为增添喜庆气氛,特地花5000元租用了明光小学的学生鼓乐队为其演奏。会后,又让这些鼓乐队的小学生们身披印有该厂广告的绶带,走街串巷,吹吹打打,为获奖的新产品进行宣传。时逢6月天,两个小时走下来,学生们个个汗流浃背,小脸通红。
然而,这些耽误了功课、吹奏了一上午的小学生们,每人只得到了厂家的一块雪糕和一个笔记本,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中。
一个小学生说,刚开始参加这样的活动时,他们觉得好神气、好风光,以后次数多了,有时连续几天为工厂、商店的庆典、开张去助兴,随之才发觉是学校把他们出卖了。好多次在会场上,他真想大声喊:“我要回校读书!”
试依法对本案进行分析。
- 上一篇:电大《高级财务会计》形考题库2
- 下一篇:电大《健康评估》形考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