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
精华吧
→
答案
→
远程教育
→
国家开放大学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
A、社会教育机构
B、幼儿家长
C、幼儿教师
D、教育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幼儿教师
Tag:
幼儿教师
行政部门
社会教育
时间:2024-03-20 10:36:32
上一篇: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3―6岁的学前儿童主要处于的矛盾阶段是()。
下一篇:
以下关于《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中的“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相关答案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2.
如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缺失了(),这种教育就容易培养出“工具人”,完全失去社会教育应有的价值。
3.
明确将“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规定为社会领域目标之一的是()。
4.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增加,4岁以后学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减少,逐步发展出观点采择能力。
5.
案例一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多多在班里似乎不太受欢迎,原因是多多很容易发脾气。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多多一下,他就会马上打回去;在区角游戏中,因为某些区域人满了,多多不能进去,他也会朝同伴尖叫;排队时没有排到前面,多多就会哭……久而久之,班里的小朋友都觉得多多脾气大,就不太愿意和他玩了。多多觉得自己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经常感到不开心。案例一中多多在社会互动中受挫的主要原因是()。
6.
学前儿童行为的抑制速度明显比启动速度快。
7.
将社会教育的目标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部分的是()。
8.
案例三颖颖在认真地搭建积木,老师走过去欣赏她的作品,她自豪地对老师说:“老师,看我搭的高楼,高楼下还有树木和小花。
9.
学前儿童早期用以辨识他人情感的主要依据是()。
10.
案例二谦谦是今天的点名人,他数了数人数后大声地说:“今天来了26个人,少一个杨杨。”杨杨是谦谦的好朋友,他没来,这让谦谦有点儿失落,于是谦谦嘀咕了一句:“杨杨怎么好几天都没来?”谦谦的话引发了小朋友们的种种猜想,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杨杨没来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案例二中的偶发事件,引导学前儿童()。
热门答案
1.
《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内容不包括()。
3.
共同决定移情的性质、强度、方式和内容的两个因素是认知水平和意志努力。
4.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是()。
5.
案例四小区的沙子坑是孩子们的乐园。男孩儿们在这里用小铲子、小车子来回运送沙子,女孩儿们把沙子堆成小房子玩过家家,好不热闹。2岁8个月的小虎也捧着自己的大吊车、大铲车还有小水桶来参加“劳动”了。
6.
在个体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出适当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
7.
案例五早上,小朋友们陆续进入区角游戏。诺诺走过来跟甸甸老师说:“老师,源源不跟我玩儿!”甸甸老师说:“怎么会呢?你和源源是好朋友呀!”诺诺低下头说:“源源今天有新朋友了!”甸甸老师抬眼望去,发现源源正在“娃娃家”里跟知知、楚楚、小宝她们做游戏。
8.
《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较鲜明地反映出()的价值取向。
9.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在依据是()。
10.
相对于道德违规而言,4―6岁的儿童在习俗违规中表现出更高的权威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