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考题库7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考题库7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 财政部

B. 中央银行

C. 商业银行

D. 中央政府

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3.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 边际消费倾向为0.64

D. 边际消费倾向为0.2

4.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与1无关

5.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线

D. 垂线

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8.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

A. 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B. 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C. 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D. 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9.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0.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

A. 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 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 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 不能确定

1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A. 增加,利率上升

B. 增加,利率下降

C. 减少,利率上升

D. 减少,利率下降

1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A. 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

C. 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

13.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

A. 紧缩缺口

B. 通胀缺口

C. 失业减少

D. 收入增加

14.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增加过快

15.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

A. 下降40亿美元

B. 上升20亿美元

C. 上升60亿美元

D. 上升40亿美元

16.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D. 利率增加

17.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0万元

C. 减少100万元

D. 增加500万元

18.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19.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 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 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2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假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会出现的情况有()

A. 利息率下降

B. 储蓄减少

C. 收入增加

D. 投资增加

E. 储蓄增加

2.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调整项目

D. 错误与遗漏项目

E. 官方储备项目

3.总供给的构成是()

A. 净出口

B. 居民的消费

C. 居民的储蓄

D. 政府的税收

E. 进口物品

4.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A. 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C. 降低存款准备率

D. 降低再贴现率

E. 提高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

5.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愿性失业

E. 季节性失业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A. 错误

B. 正确

2.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A. 错误

B. 正确

3.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A. 错误

B. 正确

5.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A. 错误

B. 正确

6.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7.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漏出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8.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9.当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10.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税收:()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2.边际储蓄倾向:()

A.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3.平均消费倾向:()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4.浮动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5.总需求曲线:()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6.财政政策:()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7.存款乘数:()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8.边际消费倾向:()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9.货币乘数:()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0.结构性失业:()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2.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A. 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

C. 增加消费

D. 减少消费

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

A. 财政政策效果差

B. 财政政策效果好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一样好

D. 无法确定

4.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0万元

C. 减少100万元

D. 增加500万元

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6.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A.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7.美元贬值将会()

A. 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 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 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 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8.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 银行贷款的扩张

B. 预算赤字

C. 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D. 投资率下降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总需求

B. 公债

C. 税收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 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1.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储蓄倾向为0.2

B. 边际储蓄倾向为0.4

C. 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1

1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13.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A. 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其他支票存款

14.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15.周期性失业是指()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17.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 半日工

C.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9.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增加过快

2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总供给的构成是()

A. 净出口

B. 居民的消费

C. 居民的储蓄

D. 政府的税收

E. 进口物品

2.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调整项目

D. 错误与遗漏项目

E. 官方储备项目

3.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 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

A. 单方面的

B. 是双重的

C. 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

D. 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E. 不存在的

5.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

A. 缓和经济萧条

B. 增加政府债务

C. 缓和了通货膨胀

D. 减少了政府债务

E. 税收增加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

A. 错误

B. 正确

2.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A. 错误

B. 正确

3.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4.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A. 错误

B. 正确

5.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 错误

B. 正确

6.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7.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A. 错误

B. 正确

8.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9.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

A. 错误

B. 正确

10.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自然失业率:()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2.浮动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3.平均消费倾向:()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4.财政政策:()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5.税收:()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国际收支平衡表:()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7.货币需求:()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8.消费函数:()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A. 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 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0.货币政策:()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 长期总供给曲线

B. 短期总供给曲线

C. 都有可能

D. 都不可能

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 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3.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A. 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其他支票存款

4.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能力减少

B. 社会投资减少

C. 社会投资增加

D. 利率水平上升

5.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6.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

A. 紧缩缺口

B. 通胀缺口

C. 失业减少

D. 收入增加

7.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 以上均不是

8.通货膨胀是()

A.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9.21.如果投资乘数为5,投资额上升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100亿元

10.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线

D. 垂线

11.各国之间经济影响程度较小的因素是()

A.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进口倾向

C. 国家的大小

D. 开放程度

12.失业率是指()

A. 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 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 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 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A. 增加和利率提高

B. 减少和利率提高

C. 增加和利率降低

D. 减少和利率降低

14.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

A. 政府支出

B. 投资

C. 净出口

D. 税收

1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然失业

1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18.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D. 政府支出减少

19.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

A. 为零

B. 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 为边际消费倾向

D. 为负

2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

A. 单方面的

B. 是双重的

C. 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

D. 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E. 不存在的

3.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 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4.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 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 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 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 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E. 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

A. MPC+MPS=1

B. MPS=1-MPC

C. APC+APS=1

D. MPC=1-MPS

E. APC=1-APS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A. 错误

B. 正确

2.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A. 错误

B. 正确

3.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口增加,不利于出口。

A. 错误

B. 正确

4.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5.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A. 错误

B. 正确

6.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A. 错误

B. 正确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8.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A. 错误

B. 正确

10.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A. 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 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2.货币供给:()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3.总需求:()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4.派生存款:()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平均消费倾向:()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财政赤字:()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7.货币乘数:()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8.总需求曲线:()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9.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10.总供给曲线:()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 ()

A. 紧缩缺口

B. 通胀缺口

C. 失业减少

D. 收入增加

2.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3.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 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4.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5.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储蓄倾向为0.2

B. 边际储蓄倾向为0.4

C. 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1

6.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然失业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 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8.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I+G+X+N=S+T+M+F

9.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100亿元

10.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

A. 大

B. 小

C. 相等

D.无法比较

11.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

A.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税收倾向

C. 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12.总需求曲线()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13.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 M1

B. M 2

C. M 3

D. M 4

14.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A. 边际消费倾向

B. 1+边际消费倾向

C. 1-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15.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 半日工

C.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7.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A. 进口增加

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出口减少

D. 政府支出增加过快

1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19.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

A. 144

B. 150

C. 160

D. 216

20.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A.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 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 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 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

A. 支付职能

B. 分配职能

C. 配置职能

D. 稳定职能

E. 调控职能

3.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A. 劳动力供求状态

B.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C. 政府政策的影响

D.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E.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调整项目

D. 错误与遗漏项目

E. 官方储备项目

5.总需求的构成()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

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A. 错误

B. 正确

3.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A. 错误

B. 正确

4.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5.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A. 错误

B. 正确

6.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7.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8.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A. 错误

B. 正确

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10.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2.派生存款:()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3.货币需求:()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4.对外贸易乘数:()

A. 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B. 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C.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6.边际储蓄倾向:()

A.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平均消费倾向:()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8.固定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9.消费函数:()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10.总供给曲线:()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0万元

C. 减少100万元

D. 增加500万元

3.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A. 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 出口和进口相等

C.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 出口小于进口

4.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A. 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其他支票存款

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总需求

B. 公债

C. 税收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6.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A. 经济衰退时期

B. 经济繁荣时期

C. 高通货膨胀时期

D. 低失业率时期

7.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 M1

B. M 2

C. M 3

D. M 4

8.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

A.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C.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

D.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9.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相关

10.总需求曲线表明()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1.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 财政部

B. 中央银行

C. 商业银行

D. 中央政府

12.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

A. 下降40亿美元

B. 上升20亿美元

C. 上升60亿美元

D. 上升40亿美元

13.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

A. 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 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 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 不能确定

14.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

A. 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B. 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C. 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D. 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1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A. 消费增加

B. 物价水平上升

C. 物价水平下降

D. 投资减少

16.21.如果投资乘数为5,投资额上升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100亿元

1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A. 增加,利率下降

B. 增加,利率上升

C. 减少,利率上升

D. 减少,利率下降

19.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 ()

A. 紧缩缺口

B. 通胀缺口

C. 失业减少

D. 收入增加

20.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 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2.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

A. 短期总供给曲线

B. 长期总供给曲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3.实行赤字财政()

A. 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B. 在长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C. 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D. 可以使经济持久繁荣

E. 对经济没有影响

4.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 增加自主性支出

B. 减少自主性税收

C. 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 增加税收

E. 减少支出

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A. 错误

B. 正确

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A. 错误

B. 正确

3.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5.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A. 错误

B. 正确

6.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A. 错误

B. 正确

7.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A. 错误

B. 正确

8.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A. 错误

B. 正确

9.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A. 错误

B. 正确

10.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2.固定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3.总需求曲线:()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4.平均消费倾向:()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5.财政政策:()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货币供给:()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7.总供给:()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8.边际储蓄倾向:()

A.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A. 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 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0.财政赤字:()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Tag:西方经济学 时间:2024-11-05 10:42:28